德育
-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 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和继承性。
- 小学阶段德育的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3)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 中学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包括:(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说法认为,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 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认识是基础 情感是动力 行为是重要标志 多种开端);(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 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有:(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4)知行统一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 当代影响较大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皮亚杰)、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价值澄清模式(拉斯 哈明 西蒙)等。
- 德育途径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具体包括:(1)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
- 常用的德育方法有:(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际锻炼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7)角色扮演法;(8)合作学习法。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记事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