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 教学工作的意义:(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的地位)。
- 教学的一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能和创造才能;(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其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 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 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2)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3)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认识);(4)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5)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 教学过程的结构(基本阶段)包括: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教学的中心环节 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必要环节)、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 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根本方向);(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 实物、模像、言语);(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
-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当代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五类:(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的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难点,(4)学生的年龄特征,(5)教学的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
-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辅助形式是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特殊组织形式是复式教学。
-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2)它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能保证学打活动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3)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5)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6)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适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3)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4)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5)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6)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 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于合理化;(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作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4)探索个别化教学。
- 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基本程序):备课(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种计划,学年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上课( (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1)教育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准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适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作业的布置与反馈((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3)分量适宜、难易适度;(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7)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8)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9)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课外辅导(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和学业成绩的检杳与评定((1)坚持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2)内容应力求全面,使其既能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反映出学生认知结构的情况;(3)方法要灵活多样。(1)客观公正,必须严格遵循评定标准;(2)方向明确,要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这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目的;(3)鼓励学生创新,在评定中,不仅要看答案,而且要看思路,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 当代国外主要的教学模式有:探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范例教学模株式。当代我国主要的教学模式有:传递一接受式、自学一指导式、问题一探究式、情境一陶冶式、示范一模仿式、目标一导控式。
-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 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1)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3)按照评价主体,可以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 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是发展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记事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