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 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加涅把学习分为: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高级规则的学习)。按学习结果,加涅将学习分为:(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按学习内容,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3.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主要规律有:泛化与分化、消退、恢复。
  4.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情境与反应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桑代克的联结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5.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正强化也称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逃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出现时)与回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即将出现)、消退、惩罚。
  6. 在选择强化物时,可以遵循普雷马克原理,又称为“祖母法则”,它最早是由普雷马克提出的,指利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7. 斯金纳的扇贝效应:固定时间的奖励不能维持新的行为。(固定时间的期末考试导致临时抱佛脚。)
  8. 斯金纳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应用到教学活动上,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斯金纳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程序教学的原则:①小步子原则;②积极反应原则;③自定步调原则;④及时反馈原则;⑤ 低错误率原则。
  9. 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他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它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自我强化(自我奖励)。
  10.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掌握学科结构的基本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性原则、强化原则。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11.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学校应主要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12. 奥苏贝尔提出“先行组织者”概念,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13. 加涅将学习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流程他将学习过程分为动机、了解(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和反馈八个阶段。
  14. 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和“催化剂”。
  15. 建构主义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在学生观上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